刺参养殖池塘冬季如何增氧
发布时间:
2014-10-23 16:31
北方沿海池塘养殖刺参,冬季会出现水面结冰现象。有人认为结冰后养殖池的水体与空气隔开,会导致池内刺参因缺氧而发生损害,因此需要破冰给刺参增氧。实际上在冰面上开洞并不能解决池内缺氧问题,其一,刺参是从海水里获取溶解氧,不是直接从空气中吸收氧,空气在海水里的溶解度很低,单靠几个小洞,根本不可能给池水增氧;其二,刺参在水温5℃以下很少活动,处于休眠状态,耗氧量很低,冰面下海水内溶解氧基本能满足海参生活需要。
其实,池面冰封对池水保温有些好处,它能防止低气温继续对池水的影响,太阳光中的红外线能透过冰面辐射到水体,给池水加温,起到温室的作用,池底水温高于冰层外的温度,有利于刺参越冬。
冬季池面结冰后发生刺参死亡主要原因是:1、池底老化,积存废物过多,细菌分解放出氨氮、硫化氢等有害物质,危害刺参。2、在阳光明媚的天气,朝阳坡在太阳照射下温度较高,朝阳池边冰面出现融化带,刺参会在这一带活动,午后太阳照射减弱,水温下降,在这里活动的刺参不能返回深水处,导致晚间被冻伤。
在自然海域,由于风浪作用,海水里的溶解氧处于接近饱和状态,所以,更换池水是增氧的有效措施。在池水水温下降到5℃左右时,池内刺参基本不大活动了,进行一次较大水量的换水;也可以在池面封冻前,向池内设多点投放袋装的增氧粉(过氧化钙等),使其缓慢释放氧,做好越冬前水质调节准备。池面封冻后,在巡池检查时,下午3点后,要加强对朝阳坡与冰面间融化带的检查,及时将在边缘的刺参移入深水区。
相关链接:冬季海参养殖注意事项
刺参喜低温,但当水温低于5℃时也会停止生长,进入冬眠状态。此时刺参因摄食量不足,对病害的抵抗力便大大降低,很容易发病,养殖管理要做到:
一是要注意最大限度地加大参池水体交换量,抓住冬季的高潮位时期,尽可能多地为参池注入新水;
二是加深水位保持水温,水深至少保持在2米以上,越深越好;
三是条件稍差的参池,必须上人工提水设备,增进池水的有效溶解氧含量,提高水质质量;
四是在为参池换水时,不要大排大放,防止影响水温稳定;
五是当水温低于5℃以下时,要加强参池的监测,发现池内有外出的刺参一定要及时捞出。因为在这个环境温度下,远离附着基的海参是不正常的表现,早早捞出可以避免病菌传染。
上一页
下一页